「Putting myself in my students’ shoes」(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是澳門大學蔡繼有書院非駐院書院導師及健康科學學院教授黃值富(Garry Wong)的教學宗旨,他善於將科技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甚至將辦公室變為錄影棚,製作迎合新生代學習需求的教學影片,因此被學生譽為「科技達人」。由於教學表現突出,他獲澳大2021/2022學年卓越教學獎,「教育就是透過人性化的接觸和互動,成為學生在學習旅途上的嚮導。」教書育人30多年,黃教授誨人不倦,樂此不疲,更一直把教學上的突破視為自我追求,更在學術路上擔當指路明燈,助力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成就夢想。

翻轉課堂受新生代學生歡迎

黃教授是美籍華人,在加拿大出生和美國加州成長。他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取得碩、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國家衛生院出任博士後研究員。之後在芬蘭的大學及研究機構長期擔任研究及教學工作20年,於2014年加入澳大。黃教授溫文儒雅、教學生動有趣,他的課堂深受學生的歡迎。「Putting myself in my students’ shoes」也是他一直抱持的教學信念,如何使課堂更迎合新世代的學習需求,更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

黃教授現為健康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及醫藥管理學系教授,同時亦是澳大通識教育課程主任,在教學上不斷精益求精。為實踐他的教學創意,黃教授將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材與評核,並於辦公室裡親手搭建了一個迷你版的「Chroma key studio」(綠幕攝影棚),專門用於錄製他的視頻教材,從而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學習、個性化教育、非同步學習等的綜合性互動教學。

黃教授說:「如今年輕一代的學生,都是『互聯網原住民』,從小就接觸嶄新科技,吸收四方八面的資訊,他們上課時用平板電腦做筆記,因此我們需要以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投入上課和學習。」

與時並進的黃教授,經常視教學上的突破為自我追求。黃教授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足以為新生代學生帶來優質的學習體驗,因此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注入數字化的新元素。萬事開頭難,他剛接觸新型的電子教學輔助工具,有如摸著石頭過河。經過近年的不斷摸索和累積經驗,他發現這些工具明顯有助堂上互動,而且生動有趣的短視頻更有助啟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上課專注力、投入度,甚至有助鼓勵課前閱讀。

黃教授10年前還在芬蘭時,已經開始借助視頻輔助教學,加入澳大後,更將自製視頻作為e-Learning(數字化學習)的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他常參與澳大教與學優化中心定期舉辦的論壇、工作坊,與其他教學人員共同探討如何善用先進的資訊科技,以數字化的文本、音頻和視頻等媒體輔助教學等。由於對數字化教學工具的操作駕輕就熟,他被學生稱為「tech-savvy」(科技達人),但他卻謙虛地說:「我並非那麼厲害,只是抱著開放的學習態度。」

攝影棚裡的每一件器材,都是黃教授自行逐一配置,由於整套設備非常專業,不時有相熟的教授前來借用,而黃教授亦樂意分享,並協助同事準備教案,一起善用和發揮「數字化學習」的教學優勢。他曾特意與學生到大三巴牌坊,就影響健康的因素這題目,拍攝和採訪途經的遊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健康的概念抱有不同的解讀,我希望讓學生聆聽來自世界各地人士的意見,從而刺激他們思考。」他至今已積累視頻教材逾50條之多。

著重生活化教學

受芬蘭教育觀念的影響,黃教授著重生活化教學,強調活用知識。譬如,在2022/2023學年,他於傳授通識課程「趣味健康學」(Fun in Health Science)時,並不急於向學生介紹理論工具,反而要令學生先了解整個課程的設計概念,以及預期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才能「先見林,後見樹」

黃教授認為,教學時與其依書直說,把內容侃侃而談一遍,倒不如直接讓學生動手參與,「我會安排學生對自己進行多項簡單的健康檢測,使他們不僅樂於學習,更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把知識點牢記起來。」

課堂內外,黃教授均致力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進行教學。課堂上,除了課本知識外,他會花時間跟學生討論和解釋保健食品、生活習慣背後的科學原理;課後,學生從線上作業中學習觀察,例如要連續數週把自己的睡眠、飲食與運動記錄下來,期間要嘗試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並評估自己的身體、快樂程度的前後變化,從而找出健康生活的規律。「當學生了解身體的運作機制後,就能學會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誨人不倦

會計及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的賈智淇,現於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當交換生,她在二年級時曾修讀黃教授的課堂,至今仍印象深刻。「當時班上有很多文商科的同學,大家對生物醫學領域認識不多,面對程度參差的學生,Garry總是誨人不倦,循循善誘,耐心解答同學的疑惑。」黃教授的通識課程很受歡迎,每年都吸引眾多學生慕名上課,如上學期就有多達400名學生修讀,上課場面相當熱鬧。

黃教授還常參與蔡繼有書院和滿珍紀念書院的活動,將教學環境延伸至教室外。他會抽時間與書院學生午膳聊天,跟學生分享食物搭配的竅門,並解釋健康飲食的科學原則,既有趣又實用。賈智淇說:「Garry能令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趣,經常啟發我們思考如何把知識『學入腦』。」

研究開創先河

由於在教學方面有傑出的表現,黃教授獲2021/2022學年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除了對教學抱有熱忱,他在健康科學研究領域也卓有建樹。其研究專長是理學、毒物學、神經科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等,至今已發佈逾130篇科研論文及出版兩部教科書。

黃教授與研究團隊20年前已開創先河,在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提出以「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模型進行治療研究,替代小鼠進行生物實驗。他在早期的研究中,曾使用許多實驗小鼠,但他抗拒對牠們進行安樂死,並開始對小鼠過敏,於是決心尋找更好的模式生物。在偶然參加瑞典哥德堡的科研會議,他聽到有關秀麗隱桿線蟲的介紹,便好奇這長度僅1毫米的線蟲,能否為實驗室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由於當時芬蘭並未設有線蟲實驗室,黃教授從事線蟲研究亦缺乏資金支持,「但凡開始新領域研究,總是出現『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挑戰。」後來,他選擇相信自己,並向芬蘭科學院申請首次學術休假,遠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與志同道合的學者開展線蟲研究,最終發現線蟲能成為神經生物學和衰老研究的模式生物,並把成果帶回芬蘭。

在訪問當天,有巴西的研究院向黃教授發送電郵,希望索取有關線蟲模型最新的研究數據。他指出,線蟲的生命周期(兩週半)較實驗小鼠(兩年)的短40倍,因此利用線蟲進行科學研究,不僅可於短時間內觀察用藥成效,從而加快研究速度,更能於狹小空間裡養殖成千上萬的線蟲,更合符經濟效益。「每隔一段日子,我就會收到不同研究組織的電郵,以索取我們的研究數據或線蟲樣本。我們都樂意分享成果和樣本,也藉此與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交流,在研究領域上共創雙贏。」

黃教授透過線蟲模型,對人類基因sncRNAs已展開了長達25年的研究。目前,他的實驗室正努力對「多巴胺能神經元」作深入研究,觀察其在帕金森氏症、衰老和環境壓力的影響下,如何出現退化現象,藉此找出神經退化的「生物標記」,從而準確預測大眾(尤其有家族病史的人)今後患病、發病的風險,並透過及早診斷和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教研的最大樂趣

對黃教授而言,教師身兼多重角色,既是教學內容設計師、課程管理者,更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他認為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善於聆聽、樂於合作、適應力強、富同理心和耐心等,才稱得上良師。執教多年的黃教授,桃李滿天下,無論工作多忙,他仍與畢業生保持聯絡。「教育就是透過人性化的接觸和互動,成為學生在學習旅途上的嚮導。」

冼嘉琪是他的得意學生之一,在澳大畢業後負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深造,修讀有關人類分子遺傳學的碩士學位課程,並於2022年10月取得學位,現打算於海外發展。她在大二時(2017/2018學年)修讀了黃教授的課程「發育與衰老生物學」(Development and Aging),得悉黃教授的線蟲研究項目,並自薦到他的實驗室學習,以累積實驗時數,滿足申請國際大學生技術實習交流協會國際實習計劃的要求。實習回來後,冼嘉琪繼續在黃教授的實驗室研習,「Garry耐心的指導,不僅令我可自主完成實驗,學會如何發現研究問題,更讓我用心去感受研究員的工作。」

冼嘉琪說:「Garry不斷鼓勵我去學習,相信我能獨當一面。畢業後,我們經常聯絡,尤其是當遇到難題時,除了與家人商量,Garry亦是我的請教對象。現在我能夠做到自己的dream job,其中少不了他的支持、勉勵與指導。」

黃教授1993年結婚後,一直與芬蘭籍的太太Merja定居芬蘭,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根在中國。黃教授的祖輩來自廣東台山,而媽媽亦在香港成長。在歐美生活數十年,他一直期盼有朝一日能回到亞洲深入感受中國文化。2013年,適逢澳大成立健康科學學院,向全球招聘教員,「當時我對自己說:這就是我到中國教書的機會了!」經得Merja同意後,他倆就踏上人生的新旅程。「澳門是中國一個富有活力的特區,而澳大更是一所充滿機遇的高等學府,為教學人員創造很多的優渥條件,讓我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黃教授2014年來到澳大時,現校園剛落成啟用,健康科學學院當年正好成立一週年。這九年來,黃教授看到一批又一批自己所教的學生在畢業後到世界各地升學或就業,在國際舞台挑戰自我,大膽地追逐夢想,令他倍感欣慰和驕傲,「對我而言,努力做好自己,在教學和研究上繼續有所建樹,同時看到學生能學有所成,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研究,貢獻社會,在人生的旅途上發光發亮,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

人物簡介:

黃值富,美籍華人,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取得碩、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國家衛生院出任博士後研究員。曾在芬蘭的大學及研究機構長期擔任研究及教學工作20年,於2014年加入澳大健康科學學院任教。獲2021/2022學年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研究專長是藥理學、毒物學、神經科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等,至今已發佈逾130篇科研論文及出版兩部教科書。

文/余偉業、實習校園記者霍詩穎

資料搜集及文字整理/實習生宋祉慧、李潔兒

圖/何杰平、實習校園記者劉宸新,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英文翻譯/蘇恩霆

來源:《澳大人》第120期 / 澳門大學官方微信

黃值富教授

宋永華校長(右)向黃值富教授頒發澳大卓越教學獎

黃值富教授1987年於美國深造

黃值富教授與學生賈智淇

黃值富教授桃李滿門

黃值富教授與學生冼嘉琪